《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徐红)讯,面对不断升级的全球疫情,有观点推测新冠病毒肺炎有可能成为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流行病,因此开发预防性疫苗也被认为是此番战“疫”的终极解决方案。
然而,传染病疫苗开发的难点之一是病毒的变异或会导致研发策略失效,因此需要与病毒变异拼速度。近日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的一项研究貌似带来了一些新消息。
该项研究题为《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研究团队由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的科学家组成。
据研究,通过对公开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病毒株已发生了149个突变点,而且多数于近期产生,同时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从占比上看,L亚型更为普遍达到70%,S亚型占30%。通过与其他冠状病毒比较,作者发现S型新冠病毒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从而得出S型相对更古老的结论。传染力方面,L亚型则更具侵略性。
此外,论文作者还表示,至少两株SARS-CoV-2病毒的非同义突变影响了六种蛋白,包括orf1ab(A117T,I1607V,L3606F,I6075T)、S(H49Y,V367F)、ORF3a(G251V)、ORF7a(P34S)、ORF8(V62L,S84L)和N(S194L,S202N,P344S)。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也在于S蛋白与人体ACE2蛋白的结合。本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很多科研机构与企业也将S蛋白作为新冠疫苗研发的靶点。
那么,研究发现新冠病毒S蛋白有突变位点,这是否会颠覆目前相关的疫苗研发策略?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暂时不用过于担心”。
"还要看发生突变的具体位置会不会引起S蛋白结构的改变,以及在不在抗原中和位点上。如果并非在中和位点上,这就不会影响现有的开发策略。而即使氨基酸改变发生在一个中和位点上(需要血清学研究证明),也没大的关系,因为S蛋白是个很大的蛋白,它有很多中和位点,改变一个影响不大。”一位疫苗专家告诉记者。
另外,GISAID(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相关研究亦显示,目前S蛋白在与人受体结合的地方还没有突变(下图绿色部分)。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说明病毒的基本特性没有改变,也是对现有研发影响有限的证据。
公开资料显示,自疫情发生以后,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和机构投入新冠疫苗研发,其中进展较快的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早期研究,进入到动物实验阶段。
图|来源:动脉网
在这些企业中,国内的斯微生物与三叶草生物,还有美国Moderna的候选疫苗均基于S蛋白而开发。日前,来自美国德州大学的研究团队还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出了新冠病毒S蛋白的超清结构,希望能以此助力疫苗的开发,而据研究团队成员透露,该项研究成果会用于某知名疫苗公司的产品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