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平台、多项创新疫苗、健身魔镜……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成都有9家上榜企业,其中7家来自成都高新区,包括医联、新潮传媒、准时达、1919、威斯克生物、书亦烧仙草、FITURE。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10家,占比四川省58%;成都高新区独角兽企业7家,占比四川省78%;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33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0家。透过一组组数据可以看出,成都高新区一大批科创企业正“拔”地而起,呈现强劲生长态势。那么,成都高新区何以成为科技企业“育苗沃土”?
估值超40亿美元 一家“超级”独角兽正崛起
《科创板日报》调查发现,在健康科技领域,扎根成都8年、深耕互联网医院的医联此次依然榜上有名,本次医联以265亿元的估值位居榜单第203位。
这不是医联第一次上榜。2014年6月,王仕锐在成都创办医联,四年后即晋级为“独角兽”企业。去年底,未来医生(原企鹅杏仁)并入医联集团成为事业部,医联互联网医院的规模也随之进一步扩大,成都就此诞生一个规模更加庞大的互联网医疗集团。
据公开披露的数据,从2014到2021年,医联累计获得了六轮融资。2014年8月获得联创策源与PreAngel共投的天使轮融资,2015年2月获得红杉中国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5年9月获得由腾讯领投、云锋基金跟投的4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7年12月获得中电健康产业基金战略投资,华兴新经济基金、腾讯、红杉中国参与投资的4亿元C轮系列融资。2018年7月,医联宣布获得10亿元D轮融资,此后成为独角兽企业。2021年底,医联完成中国生物制药的E轮5.14亿美元投资后,估值约40亿美元(约人民币254亿元)。
《科创板日报》获悉,独角兽企业医联的疾病管理服务已覆盖传染感染、循环系统等多个病种学科领域,并自建医助、健管师团队,首创业内多岗联动模式,赋能医生、服务患者。目前,医联集团线上拥有超140万注册医生,凭借多年来在产品、基建、服务方面的深入探索,医联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已搭建完善的互联网院外疾病管理标准路径(SOP),可参与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
做医疗,是个慢工作。在医联的发展历程中,不断顺应政策,优化产品、模式以及组织,但“以医生为切入点,成为医疗互联网的枢纽”这个底层逻辑,以及严肃医疗的战略始终没有改变,只是在持续深挖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通过产品创新提升医患服务体验。
成都高新区在赋能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一场深刻影响本地产业发展的“建圈强链”行动,正助力企业链接更多上下游产业资源。今年8月,医联正式启动了心血管数字疗法联盟,得到了心血管领域多位专家的支持,也吸引了芯跳医疗等伙伴的加入,该项目可为更多心血管领域的医生赋能提效,为更多用户提供健康保障。
“独角兽”企业的成长,除了与深耕行业带来的机遇有关,同样离不开地方政策的扶持和发展环境的助力。
医联自成立以来,相继获得红杉中国、腾讯、中电健康产业基金等顶级资本的投资,2018年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企业。在医联的成长过程中,成都高新区各级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医联连续四年入选成都新经济“双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受到了重点关注和支持。
在日本等多国开展临床试验 拥有产品管线30余条
除了健康医疗赛道,其实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成都高新区还涌现了更多优秀企业,例如已上市的成都先导、苑东生物、欧林生物、海创药业等。值得注意的是,欧林生物、海创药业上市前均是独角兽企业。此外,还有威斯克生物、迈克康生物等新经济独角兽企业。
成立短短两年,威斯克生物也是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的佼佼者,其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立项与资助的5条新冠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之一。
来源:威斯克官网
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威斯克”)成立于2020年7月,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于全院士与来自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10余位科学家共同创立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威斯克主要致力研究重大疾病的新型生物治疗技术,包括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聚集了来自美银美林、辉瑞、赛诺菲、GSK等业内领先企业的管理者,分管投融资、生产、质量、销售等工作,现有员工300余人,高新人才岗位占比超过30%。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同步与WHO、PATH、CEPI、盖茨基金会等国际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对话机制。
《科创板日报》科创企业数据库显示,威斯克注册资本12.91亿元,现已完成C轮融资,投前估值超过100亿人民币,并在2021年入选新晋独角兽企业。公司现有成熟的昆虫细胞表达平台、mRNA疫苗平台、新型佐剂平台、细菌疫苗平台和肿瘤疫苗及免疫治疗5大创新技术平台,拥有新冠疫苗、多价流感疫苗、疱疹病毒疫苗、肿瘤免疫制剂等30余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管线。
其中一代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Sf9细胞)—威克欣,目前已在多国开展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完成了近4万名受试者的入组和接种,并在日本完成以上市为目的临床试验,这也是我国首个在发达国家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此外,针对Omicron(奥密克戎)等不断出现的变异株,威斯克生物研发的重组变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Sf9细胞),基于结构精准设计了亚单位疫苗抗原,可自组装为稳定的蛋白颗粒,疫苗的规模化生产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昆虫细胞生产技术,并配合能诱导更强免疫应答的水包油乳剂佐剂WGa01(MF59样佐剂),数据显示该疫苗对Gamma(伽马)、Beta(贝塔)、Delta(德尔塔)、Omicron(奥密克戎)等多种变异株真病毒抑制的中和抗体可达上万的水平,提示该疫苗是针对多种变异株的通用型新冠疫苗。
2022年7月,重组变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Sf9细胞)获批在墨西哥开展I/II期临床研究,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起的临床试验。
值得注意的是,威斯克今年9月刚入选了长城企业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哪吒企业研究报告2022》榜单。哪吒企业向来被业内人形容为资本选出来的“金种子”,从资本角度观察,威斯克自成立以来便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充满发展潜力。
占市场份额60%以上 FITURE有望持续领先
站在穿衣镜前,跟着屏幕节奏一起跳操、健身、瑜伽……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高涨,来看近几年崛起的智能健身赛道,成都高新区这家独角兽企业正乘风而起。
作为国内首个发力智能健身镜的独角兽品牌,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FITURE)此次新上榜《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
FITURE成立于2019年3月,短短三年时间便凭借“硬件+内容+服务+AI”的智能健身理念与极简优雅的产品“FITURE魔镜”成为居家智能健身领域广受资本青睐与市场关注的品牌。
目前,FITURE魔镜的用户覆盖了国内包括一线、新一线到二三四线超过300个城市2000多个区县的近5万个家庭。值得注意的是,活跃用户每月保持14次以上训练完课的使用频率,这个数据要高于线下健身房以及运动健身app的水平。
来源:FITURE 沸彻科技官网
《科创板日报》科创企业数据库显示,2021年4月,拟合未来完成了3亿美元规模的B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正式跻身为独角兽企业。
近两年来,“智能健身”赛道快速崛起,2021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约人民币180亿元,智能健身镜行业市场预计约人民币0.3亿元;到2025年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约人民币820亿元,智能健身镜市场规模将达到约人民币112亿元,可以说智能健身镜赛道正处于发展元年。
智能健身赛道上,先后有包括百度旗下小度,小米生态链背景的YUPP,具有国际背景的万达康,传统运动健身app背景的悦动圈等众多品牌加入到市场竞争之中,市面上的各类智能健身品牌也多达数十个,根据权威机构IDC的预测,市场将在未来5年实现超过40%的复合增长。
尽管如此,目前FITURE已占据了智能健身镜品类60%以上的市场份额,亦保持着包括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内的线上线下全渠道领先销量。
“FITURE魔镜之所以能够在问世短短两年内就获得社会各界的大量认可,离不开在科技应用方面的创新,具体也就是“硬件+内容+服务+AI”的模式创新。”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付强表示,FITURE在国内运动健康领域首创了这一模式,并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便捷自在并且兼备专业性和趣味性的运动体验。
“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最大的难题和挑战主要还是基于自身,特别是如何去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FITURE的“硬件+内容+服务+AI”模式以及“自在健身”的健康生活方式理念。”付强说道。
除了在科技健身等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FITURE也在逐步拓宽市场渠道。据了解,今年10月, 广州、深圳首家FITURE品牌直营店将相继在IGC、卓悦中心开幕。11月, 深圳第二家门店也将在海雅缤纷城启幕。除此之外,年内FITURE还将在杭州、南京、天津、成都、重庆等城市,陆续开设约20家直营门店。
此外,加速海外战略布局也是拟合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今年4月,拟合未来面向北美市场正式推出了FITURE魔镜的海外版,并收到了来自各界的积极反馈。接下来,拟合未来将在海外市场持续深耕。
科技创新活力凸显 成都高新区成独角兽生长“沃土”
独角兽企业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目前已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和实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新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据胡润研究院8月30日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312家,中国以312家位居第二。成都高新区上榜独角兽企业已达7家,在成都乃至全省都算得上“黑马”。
作为成都新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新经济大潮涌动、呈现强劲增长活力,已成为独角兽企业成长的沃土。
“从我们近几年的创业历程来看,成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一直在提升,比如融资容易多了,投资人从不那么愿意来,到开始更多主动联系来成都看项目。作为扎根本土的创业公司代表,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成都高新区未来将不仅是一块西部的科创产业发展新高地,也将成为面向世界的一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全新思路和模式。”FITUR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付强说道。
《科创板日报》获悉,成都高新区聚焦“PI人才引领—IP技术攻关—IPO科技成果资本化”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链,不断优化科技企业四级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已累计培育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3家、独角兽企业(潜在)17家、瞪羚企业653家、种子期雏鹰企业805家,四级梯度培育企业总数达到1478家。其中,独角兽企业已有多家成功上市,还有更多数字经济创新企业正走在“高速成长”与“快速进步”的发展道路上。
此外,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312家,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居前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0家。
企业的高速成长,与区域营商环境息息相关。仅2021年成都高新区就兑现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及金熊猫人才政策资金超10亿元,从创新人才、创新平台、研发投入、技术攻关、创新创业服务和科技金融等方面加大科技企业支持力度,在每个发展阶段差异化配置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成都高新区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已经为诸多科技企业提供了成长“沃土”。可见,像医联、威斯克、FITURE这样的数字经济产业超级“独角兽”,未来在成都高新区将越来越多地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