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月8日讯(记者 余诗琪)1月7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MetaLight Inc.(元光科技集团)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该公司通过境内运营实体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提交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材料,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858.44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
日前,元光科技已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这是元光科技的二次递表,在去年5月底,元光科技就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这次拿到了证监会的IPO备案,意味着,元光科技离港股上市又近了一步。
IPO前顺为资本退出
2010年,元光科技的前身“武汉元光”成立,是北大博士邵凌霜在武汉的创业项目。公司在2013年开发了“车来了”APP,旨在为通勤者提供便捷的实时公交信息。截至2023年底,车来了APP用户数超过2.63亿,业务覆盖264个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实时公交信息平台。
自2013年至今,元光科技共获得6轮融资,曾得到了顺为资本、阿里巴巴、滴滴、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的青睐。
其中,顺为资本和真格基金都是元光科技的天使投资人:2013年,元光科技完成种子轮融资,顺为资本、武汉光谷创投、真格基金分别出资120万、60万和30万。
2013年9月,车来了APP正式发布,到2015年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这期间,元光科技完成了A轮、A1轮融资,获得阿里巴巴2070万元和飞马旅450万元的资金押注。
2015年5月21日,元光科技正式成立,同年的9至10月,公司进行了B轮融资,CBC资本和阿里创投分别投资450万美元和150万美元。2016年,元光科技又完成B1轮融资,滴滴斥资1880万美元入股。
与此同时,顺为资本开始退出,在B1轮融资中向滴滴转让了部分股份,转让价格为566.85万美元;又向Honghe Venture转让了价值20.68万美元的股份。
在2024年5月,元光科技递表前夕,顺为资本以172.19万美元的价格将剩余的股份转让给Garaitz Capital。至此,顺为资本不再持有元光科技股份,以此计算,当初的120万元人民币投资,换来了超7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575万元)的回报。
此外,同为天使投资人的武汉光谷创投、真格基金也都已退出,阿里和滴滴亦有减持的动作。在2023年12月,“阿里巴巴投资”以及由滴滴全资持有的“Cheering Venture”,与元光科技订立了股份回购协议。根据协议,元光科技以总代价1500万元向阿里巴巴投资购回773.78万股,以总代价167万美元向Cheering Venture购回了196.70万股。
招股书显示,IPO前,孙熙、陈晓、肖平原及其控制的实体联合成为公司最大股东集团,合计控制约25.21%的投票权。滴滴出行通过子公司Cheering Venture持有18.11%的股份,是最大的外部股东。
九成收入依赖广告
目前,元光科技的核心应用“车来了”APP吸引了超过2.64亿用户,月活跃用户数达到2530万。
招股书显示,元光科技2021年、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1.63亿元、1.35亿元、1.74亿元;2021年、2022年、2023年年经调整利润分别为4420万元、981.4万元、4650万元;经调整利润率分别为27%、7.2%、26.6%;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为2707万元,上年同期的经调整净利为242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用户数量过亿,但元光科技的收入结构仍较为单一,主要收入来源集中在广告上,其中超90%的收入来自移动广告服务。
数据显示,2021年、2022 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3年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元光科技移动广告分别占总收入的 95.6%、85.2%、96.2%、94.8%及98.2%。除广告外,元光科技还为企业及政府提供数据分析产品及服务,实现准确预测及支持智慧决策,但收入占比很小。
且随着互联网巨头加入公交领域的时序数据市场,元光科技的市占率受到了不小的冲击。2017年,车来了用户量突破6000万,元光科技占据行业市场份额首位。但到了2023年,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主流地图APP先后都整合了公交到站信息的实时数据,已分别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第一和第二,元光科技下滑至第三位。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元光科技开始在2022年下半年探索新的行业和应用场景,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客户群(包括电力市场交易商及共享电单车运营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收入模式,并推出两条新产品线:电力价格预测和共享电单车超载预测。
此外,为提升用户体验,元光科技为车来了APP的注册用户推出了会员制服务,会员可屏蔽车来了内的大部分广告。但于往绩记录期间,以上的业务收入占比甚微。
此次IPO,元光科技计划将募资用于开发基础模型和改善技术栈;市场营销增强知名度;招聘产品、营运人员及业务专家等。未来元光科技计划利用在公交领域的经验,将数据分析产品范围扩展至不同行业,如向地方交通部门及公交公司等交通机构提供数据分析产品及服务,为电力交易方提供策略指导以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