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月20日讯(记者 余诗琪)今年,福建省内首个冲刺港股IPO的企业来了。
日前,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西新药”)已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这家福建药企是个相对特殊的案例,其业务增长和国家集采密切相关,是福建省内首个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企业。集采中标药物已经成为业务支柱。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从2022年到2024年9月,几款集采中标药物合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7.9%、92.8%、92.7%,均超过九成。
福建国资孵化
海西新药创立于2012年,是由福建国资联合药界科学家成立的。2009年,福建省出台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重点培育,并组织上海、北京等地的闽籍医药人才代表团来闽考察,研究组建一家创新药企。
原籍福建省莆田的康心汕就在邀请名单中。他1993年赴美留学,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博士,曾在美国制药工业界任职。2008年,康心汕举家回国,加入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药学家,直至2012年3月,任职三年半。
2012年3月,福建省三大国有资产平台(大同创业、福州投资及华侨实业)联合康心汕成立了海西新药,其中,康心汕持股25%,大同创业、福州投资、华侨实业各自持股37.5%、25%、12.5%。
这三家国有资产平台分属福建省市两级国资。大同创业为福建投资开发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华侨实业为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它们都由福建省国资委管理。而福州投资则为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由福州市财政局管理。
在创立初期,省、市两级政府注入资本金3000万元,对康心汕相当重视。曾有福建省国资高管在采访中表示,天使投资主要看人,当时愿意投海西新药,正是看中他们的专业背景、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2017年11月,康心汕担任了海西新药的董事长。同年,公司股权激励团队持股成为第五个股东,国有股东把控股权转给公司团队。当时,三名国有股东将40%的股权以2000万的对价转让给康心汕。此后,康心汕成为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
在2018年以后,海西新药开始引入外部机构股东,经历多轮增资和股权转让,募集资金超过2亿元。最后一次增资发生在2022年7月,金东泓创投、鸿磐投资分别以1.3亿元、1150万元,合计认购488.19万元注册资本,每股成本28.98元。以此计算,海西新药的估值来到19.48亿元。是2020年12月增资后估值的3倍左右。
但康心汕及其投资一致行动人仍是海西新药的控股股东。截至2025年1月1日,控股股东合共拥有海西新药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1.17%,包括康心汕直接持有的海西新药18.97%股权,泰瑞和投资直接持有的海西新药7.44%股权及Feng Yan直接持有的海西新药14.76%股权。
福建国资委通过华兴创业和福建医药集团,间接持股13.87%;福州市财政局通过福州创投持股6.96%。
靠集采崛起
这家2012年成立的药企在2020年才有首款获批上市的药物。2020年6月17日,治疗消化不良的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安必力®)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是全国首家按化学药品新四类获批的莫沙必利片。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化学药品新四类一般指境内申请人仿制已在境内上市原研药品的药品,强调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即仿制药需通过一致性评价等要求,以保证与原研药在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等同。首家按此获批,意味着该企业在仿制药研发和申报上处于领先地位,在研发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达到了监管要求,有机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安必力®的获批让海西新药推开了集采的大门。2021年2月,第四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结果出炉,海西新药安必力®以第二顺位中标,获得了包括北京、天津、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在内的十个供应省(区)订单。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3年安必力®在中国以28.7%的市场份额在其产品类别中排名第二,并为海西新药贡献了1.46亿元的收入。
安必力®的成功让海西新药看到了集采的机会。此后,盐酸西那卡塞片(瑞安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海慧通®)、硫酸羟氯喹片仿制药(赛西福®)先后在第五、八、十批药品集采中成功中标,前两者已经覆盖了7个、9个省份的市场。
这四款产品是目前海西新药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贡献了超九成的收入。康心汕在2021年接受采访时,对未来表达了相当乐观的期待。他称,企业采取“两步走”战略目标:从2020年上市第一个药品开始,每年约拿4个批文,头5年仿制药营收20个亿;2025年第一个创新药上市,并拓展国际市场,第二个5年实现营收50个亿。
不过,目前看来离康心汕的规划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9月,海西新药累计实现营收8.79亿元,净利润3.02亿元。
依靠集采,海西药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产品放量,商业化快速推进。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在招股书中,海西新药坦言,倘若公司无法在招标程序中成功向中国公立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出售其产品,公司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对收益及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且海西新药还存在一定的大客户依赖。报告期内,海西新药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益的85.1%、73.3%、72.9%,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分别为1.25亿元、1.54亿元、1.63亿元,占比58.8%、48.5%、46.5%,几乎贡献半数收入。
此前,康心汕提到的“两步走”战略,指的是仿制药和创新药双线布局,在仿制药方面,重点布局首仿药、难仿药、高仿药的研发;在创新药方面,海西新药专注于开发具有全球市场潜力、临床需求明确的小分子创新药。
截至到目前海西新药还没有创新药获批,当前核心管线C019199已经开始临床II期试验,并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推进至临床III期注册试验。
海西新药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持续投资于研发以推进管线中的在研药物并丰富产品组合;提升研发能力并寻求合作机会;增强商业化能力并扩大市场影响力;改善生产系统;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