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科学家精神|对话东亚种业董事长徐长成 科技振兴种业 助农增收增产
资讯科学家精神|对话东亚种业董事长徐长成 科技振兴种业 助农增收增产
2025.02.27 14:13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粮食稳产丰产;要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通过优良品种和农业科技应用提高生产效率;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从传统生产向现代化转型。

为进一步推动种业振兴,我国将加快推进挖掘优异种质资源、种业创新攻关、做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提升种业基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五大行动”。

在挖掘优异种质资源方面,全面开展国家库(圃)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组织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发布可供利用的农业种质资源目录,夯实育种创新资源基础。

在推进种业创新攻关方面,以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方向,统筹推进多层次育种创新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高油高产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急需的突破性品种。

在做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方面,健全精准扶持优势企业发展的政策,强化“一对一”帮扶机制,加快培育一批航母型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

在提升种业基地能力方面,深入推进南繁硅谷、甘肃玉米、四川水稻、黑龙江大豆、北京畜禽等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国家级种业基地供种保障率达到80%。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实施品种身份证管理,建立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持续优化种业市场环境。

辽宁沈阳具代表性本土种业企业也是行业科技企业——东亚种业。

东亚种业成立于1993年,集种子研发、生产、加工、推广、服务于一体,是具有完整产业链、多作物经营的现代化大型种业公司。自2003年中国种子行业首次排名至今,东亚种业在全部七届认定中均位列前十;

作为中国种子行业AAA级信用企业、农业农村部首批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之一,拥有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北主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东亚种业以种业的经营发展为核心,延伸布局肥业、牧业、食品饮料业以完善农业产业链,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国二十五省,为2000年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入选首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在至今的国家种业阵型企业遴选中,东亚种业是辽宁省仅有的被列入“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的企业。

技术攻关: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并行

东亚种业沈阳总部,沈北新区兴农路58号,对话辽宁本土企业家,二代科技型董事长徐长成。

徐长成是辽宁省人大代表,沈阳市政协委员,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沈阳市工商联副主席,沈阳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image

问:国家“种业振兴行动”进入关键阶段,东亚种业作为本土企业,如何解读政策红利与责任?在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中的具体角色是什么?

徐长成:中央和国家对种业特别重视,从推进挖掘优异种质资源、种业创新攻关、做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提升种业基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五大方面提出了种业振兴行动。东亚种业会全力完成保障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振兴的双重使命,扛起振兴行动的辽宁企业重要责任。

目前中国每年进口20%左右的粮食,主要为大豆和玉米,对外依存度度较高,这也是要推行生物育种产业化的一个迫切性。生物育种是维护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使用抗虫转基因片段的玉米因为减少了虫口对粮食的损伤,目前普遍认为平均单产可以较常规玉米提高5%。当然在推广的时候有很多新工作要做,比如对种植者的培训,尤其如种子和农药的适配、施用技术等等。目前我国的生物育种技术正处于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image

问:推进过程中,东亚种业承担的具体角色是什么?或者东亚种业做了哪些动作?

徐长成:东亚种业围绕科研、推广服务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工作,在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和国家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与众多科研单位、高校和各省企业展开了合作。东亚现代种业研发中心的种子切片分选、DNA提取、SNP基因型鉴定、SSR基因型鉴定、基因芯片、二代测序等高通量分子平台可以满足大规模、高通量、高效率和高水平工厂化育种的需要。关于生物育种产业化,东亚种业牵头了一个国家玉米的重大专项,因为有业界很多实力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完成的还比较不错。目前东亚种业也在承担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发改委和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的一系列科研任务。

同时,东亚种业建立了完善的种子检测技术流程,也在服务于生物育种产业化。通过玉米品种分子鉴定技术对繁育亲本的背景、生产的杂交种进行质量控制,确保生产的种子质量达到标准之上。同时,通过构建主推品种及在研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有利于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东亚种业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东亚检测”,“东亚检验”拥有“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CASL)合格证书”,截至目前,已为24省的2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提供科研辅助及检测、分析、测试等服务,完成样品数量200余万份,涵盖玉米、稻、麦、白菜、番茄、辣椒、花椰菜等几十种作物,包括SNP检测、SSR检测、DNA提取、芯片服务、种子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等项目类型,数据质量和检测时效得到业界认可,并参与一些品种的标准方法研制。

市场策略:持续做好自身科技研发及品种推广

问:从全球对标的角度来说,像拜尔,科迪华,也在渗透中国市场。东亚种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有哪些?是否会通过一些收并购来整合提升产业链的话语权。

徐长成:目前东亚种业主要还是走稳步发展、开放合作的道路,资本市场上股权收并购动作很少,这也跟我们长期积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基因有关。

image

问:不会通过收并购来提升产业链话语权,那你现在竞争的差异化策略是什么?

徐长成:客观来看,农业、种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高温等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而从东亚种业的企业文化出发,我们还是认为更多应该尽力把我们能做好的事情做好。例如,目前面临的极端天气的问题,2024年较上一个高温纪录年2023年偏高0.12℃,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打破地球历史最暖纪录并突破了巴黎协定约定的“努力将温度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限制在 1.5℃以内”这一目标,过去10年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果这种气候趋势延续,会导致目前的很多农作物大幅减产,严重威胁人类的未来。近年从行业的制种上已经能体现出高温带来的危害,因为干旱、高温导致的制种减产频率和严重程度越来越高。当然目前反应在粮食上,还是相对较慢的过程,但我们必须早做准备。种业每一代新品种的科研大概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我们要提早进行相应的科研投入,做好粮食增产稳产、提高抗性等方面的研究。

问:技术投入和市场营销之间的比重,你怎么看?

徐长成:对于科研,东亚种业是自成立以来一直很重视的,科研投入很大,所以我们新品种、好品种的出现才会比较稳定,也才会在2015年就获批了科技部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应该是种业业界里较早的国重,目前应该也是辽宁农业领域的国重。在营销上,我们大的动作和声音其实比较少,但业界和客户对我们一直很认可,业务也一直在稳健增长。我认为如果我们的产品足够好,粮食增产稳产、客户就会认可,就会自然好。如我们的东单1331玉米品种,2022年全国推广1130万亩,2023年全国推广面积增至1490万亩, 2024年推广面积增至1825万亩,好产品的自然增长还是很快的。种子和药物一样,需要经过较长的审定和试验流程,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好,法律上是不能去仿制的,好品种是独家的,有比较深的护城河。

另外东亚种业成立三十年了,一直有句话就是“东亚种业 诚信第一”,这个企业文化很重要,有些经销商和我们合作了也快三十年,就是一直在相信我们,等着我们出好产品,跟着我们一起成长。只要我们把科技研发做好,维持一个长期价值、诚信正直的文化,即使营销上没有太多的动作,把精力放在科研和提高种子的真正价值上,这样更有意义,相信企业也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校企合作:诚信务实获普遍认可

问:面对一些基因编辑啊,合成生物这些技术,你如何构建自主可控的研发体系?在海外技术方面有一些布局吗?

徐长成:我们尝试从德国购入种质资源应该是行业里较早的,可惜当时对国外品种资源的试验布局的生态区不太适宜,就没有再深入。总体概况目前就是:独立自主、广泛合作。我们的科研基础比较好,例如截至目前东亚种业各省累计审定玉米品种数量1326个,审定水稻品种53个、大豆品种23个、高粱品种7个,马铃薯等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数量78个,这些数据里大部分都是自己研发的,我们的研发队伍还是很务实、很能出成果。当然在科研方面主动尝试性的动作还是很多的,从直接的引进品种和生物性状,到各种项目的合作。像同中国农大,省内的沈阳农大等合作都比较多,接触过的院校对我们还都挺认可。因为我们的企业文化比较务实,业内大家都很了解也很信任我们,这是合作的基础。

问:这么说我们的学产研链条建立的非常好。

徐长成:领导、专家、业界对我们都很信任,因而我们的资源、材料,的确汇聚的比较多,很多项目也会一起合作,因为我们在行业里还比较有影响力,毕竟是发展了30多年的企业,排名一直在行业前十里,目前也是东北地区的协会副会长单位。

问: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占比是多少,分配结构如何?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等方面。

徐长成:我们研发投入一直比较稳定,大概在收入的5% - 8%左右波动。其中应用转化更多一些,因为基础研究很多是和学校合作。有一种模式是我们和学校共同开发,产权双方共有,例如我们出资金多一点,院校出人才和技术多一些,这些方面院校很有优势。

种子资源:量和质的协调,满足需求

问:核心的种子资源库建设和商业化的价值如何?

徐长成:东亚种业是根据我们自己的优势种质资源情况和育种目标建立了自己的库,围绕这些材料再去改良,价值还是比较高的,科研效率也更可靠。

问:技术壁垒方面,抗逆性和高产性状等领域,你的核心有哪些突破吗?

徐长成:我们研发中心不断在做类似的工作,好多还在进程中。种子即使在实验室理论的数据和在小试验区表现的很好,也必须在大自然不同地域和不同阶段的气候里去反复测试。

科技型二代:人工智能如对产业有实质意义就会应用

问:我理解,您是专家型的二代重新做种业这块,你肯定跟原来的父辈的布局战略,打法不太一样?

徐长成:我是理工出身,工科学了8年,当时2012年在美国凯斯理工也学了神经网络,当时也并没有想到神经网络会是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但基本理论还是大致了解的。我是CFA持证人,之前也做了很多跨界并购项目和私募股权投资,对很多行业都有一些了解。老一代种业人通过多年辛勤的实践与观察,为整个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新一代种业人宝贵的财富。新一代的种业人在全球化和新科技的影响下,也在不断整合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理念,积极的利用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手段,努力推动科技在种业各个环节的应用。

问:你会不会陆续把你所学和所见,逐步和种业,或是其他方向,做一个融合,并带领你的企业或者产品进入全新轨道?

徐长成:如果对科研以及发展有意义的话,一定会去做的。

问:现在的产能咋样?

徐长成:总体稳定,我们各个作物都有,其中玉米在多个省区的市场占有率居于前列,稻、豆、谷子等在辽宁省内的市场占有率居于首位,其余高粱、马铃薯、蔬菜等大部分作物的种子种苗,公司也已经营十余年,并配有相应的研发生产体系。目前总体策略是保持适度规模,在此基础上提高科研水平。

问:供应链的成本,可能涉及到一些大众商品,包装材料的一些成本的影响如何,自建加工中心情况如何?

徐长成:有规模的种业企业都有自己的加工中心,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一样,但是都能满足种子质量要求。我们东亚种业在新疆、甘肃有玉米制种基地9万亩,在辽宁、新疆、甘肃建有四处加工基地。国家划定的十个制种大县和十家头部企业进行县企共建,其中包括新疆玛纳斯县和东亚种业,中央财政给予了大力支持。公司的新疆玛纳斯基地于2023年10月已建设完毕、正式投入使用,达到了全流程加工自动化的水平。

问:对于东亚种业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视ESG各项目标,我们日常在节水抗旱品种对资源可持续的贡献上,或者刚刚提到的生物农药,减碳测算、绿色种业上有哪些动作与布局。

徐长成:目前我们没有专门往所谓完全符合ESG这个方向去局限,但像您说的抗旱肯定是我们的方向,我们第一目标是要研发更好的品种,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去增产、稳产,不会去刻意限制在 ESG目标再去研发,但我们会在科研目标制定上考虑长远,如去应对未来的气候挑战。

image

问:你专业学过机器神经网络,在公司的人才结构上会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徐长成:这方面如有优秀人才的话一定需要,但数量不需要多,还是要发挥人工智能的“智能”。

企业家精神:守望相助,担当社会责任;吃苦耐劳,继承父辈精神

问:您是属于科学家型二代,回来重新经营家族企业,跟原来思考与打法肯定不一样。

徐长成:最开始回来的底线想法是,很多公司员工都跟着我父亲二、三十年了、公司里还有很多双职工家庭,我要保障他们能继续工作、能安稳的生活,公司就必须要稳定的延续和发展下去。还有对父亲辛苦打拼创立的这家企业名字在业界延续的责任,也觉着这个行业特别有意义,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上升到全人类。我一直知道坚守农业的辛苦,如我父亲之前全年就过春节休息两天,酷暑暴晒、下完大雨很泥泞也会去到农村的玉米地里看地。之前我读大学时候陪父亲去西北基地出差,我们都住在自己加工厂的钢板房里,晚上我在这张木板床上睡,半夜就能听到老鼠在另一张木床上跑,我是偶尔去,但是很多同事是经常在那里工作。这种艰苦朴素、这种坚守为了不单单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的责任和担当。

问:但是在你自己的布局下,要在整体行业里发展稳健,处于头部,也是一件挺有难度的事。或者你更需要哪些帮助,有一些地方发力,真的解决了你的痛处。

徐长成:我们得到的各方面支持和帮助很多了,主要还是需要自己怎么去努力。相对来说我们还是品种资源有限,尤其是热带和寒带的优质、有价值应用的种质资源稀少,这方面我们和一些优势国家比差距很大,需要不断积累,还是建议支持各个企业有机会就多收集国外优异种质资源。另一个生产方面目前种业公司普遍遇到的最大问题应该还是没有稳固的基地,基地位置和面积无法保障。另外希望各个有实力有相应耐热资源的科研院所更多的关注如何应对高温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是东北的首要担当。辽宁是东北地区的科技和经济大省,自然而然承担的相应责任就是怎么带动东北各省用科技去赋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做好粮食安全的保障,从国家大局考虑定位是很明确的。我们东亚种业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作为种业企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让农业、农民都增收增产,让国家不用为了人民忧心粮食安全,我们大家都越来越好。

《科创板日报》(科创沈阳 季绍华 秦钰钰)

8582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