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3月31日讯(记者 郭辉)大基金一期启动对中芯国际的新一轮减持。
今日(3月31日)晚间,中芯国际公告称,该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鑫芯(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鑫芯香港”),在3月28日对该公司的持股权益发生变动。
本次权益变动,鑫芯香港共对中芯国际减持1130万股,减持数量占中芯国际总股本的比例约为0.14%。权益变动后,鑫芯香港对中芯国际的持股比例为6.91%。
中芯国际表示,本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不涉及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亦不会导致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发生变化。
股权结构显示,鑫芯香港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下称“大基金一期”)全资孙公司,对中芯国际持有的股本性质为流通H股。
据披露,大基金一期系于2015年通过鑫芯香港入股中芯国际,双方约定大基金一期认购中芯国际47亿股。在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发行上市前,大基金一期直接持有其15.76%的股份。
大基金一期对中芯国际的上一次减持还是在2021年第二季度。据历史股权信息显示,自2021年上半年末至2024年末,大基金一期对中芯国际的持股数未有过变化,直至今年一季度对中芯国际进行减持。
大基金一期通过孙公司鑫芯香港,目前仅对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两家公司持有股份。
成立于2014年的大基金一期,按其原定的投资计划,2024年正处在回收期的最后一年,密集退出已投项目,属于符合基金回收阶段的正常行为。按照规划,大基金一期与二期均有为期15年的投资计划,包括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五年。2025年至2029年将会是大基金一期投资的延展期。目前大基金二期也已进入回收期。
今年以来,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密集公告大基金一期减持进展,包括泰凌微、德邦科技、安路科技等。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目前大基金一期仍持有28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涉及公司包括北方华创、华润微、士兰微、通富微电、华大九天、长电科技、三安光电、拓荆科技、安路科技、江波龙、沪硅产业、芯原股份等。
截至2024年底,大基金二期对中芯国际的直接持股比例分别为1.60%,并且大基金二期自2021年7月解禁后暂未宣布减持计划。
据中芯国际最新发布的年度财务数据,2024年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577.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7.7%;实现归母净利润36.99亿元,同比下降23.3%;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315.62亿元,同比增加16.1%。
中芯国际2025年业绩指引显示,一季度收入环比增长预计在6%至8%,毛利率介于19%至21%的范围内。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中芯国际2025年全年指引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2025年仍将维持较大规模的资本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