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4月1日讯 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又对AI应用语出惊人。
朱啸虎称,所有的AI应用都是套壳应用,关键是如何建立长期壁垒,所有AI应用的长期壁垒都在技术之外:“AI应用就是没有壁垒,说有壁垒是忽悠人的,要在非AI能力上建立壁垒。”他解释道,这些非AI能力就来自必须人工交付的苦活累活,“互联网大厂不愿意干的活”。
但同时,朱啸虎也承认AI时代在应用领域的机会:“过去6个月,中国涌现出大量创业公司,每周环比增长率超10%,月环比增长率超20%。尽管目前相关数字规模较小,但其增长速度堪比当年团购早期,令人十分兴奋。”
朱啸虎认为,AI应用收入开始爆发增长,迎来了“iPhone3时刻”,这种增长的源头是对用户需求的掌握:“对很多创业者来说,技术路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商业场景,重要的是产品。”此前他也多次表态,垂类大模型务必守住自身的行业数据。
事实上,随着开源模型、算力成本不断降低,国内头部模型与海外差距日益缩小,AI应用大于底层技术的投资逻辑已非朱啸虎的一家之言。与其会上试图传达的观点一致,多数机构认为,AI应用爆发将至。
国金证券表示,近期全球聊天助手访问量普遍增长,海外应用ChatGPT、Gemini和Claude环比增速接近10%,国内应用中,通义千问表现亮眼,环比增长超16%,豆包和文心一言亦实现个位数增长。
华泰证券认为,AI应用爆发将为后续带来两个发展趋势:一方面,更广泛场景的AI渗透率将显著提升,数据要素的稀缺性将使得AI应用趋向细分、垂直化。例如国金证券便指出,大模型多模态处理能力、推理能力、搜索能力均在快速提升,对搜索等场景的赋能也更加突显。
另一方面,产品层面革新,聚焦用户丰富交互模式、降低门槛,由Manus带来的AI Agent趋势或将驱动AI应用实现从思考到执行的全闭环。
同时,华泰证券也指出,后续AI应用在商业化落地节奏上或有分化:垂直赛道AI靠提供增值产品和体验,以生产力等刚需场景驱动较高的商业转化;而通用型AI将迈入流量入口争夺阶段,积累用户并探索生态的优先级短期大于变现,或在下个阶段看到广泛的Agent应用在大厂生态内爆发,带来中长期变现潜力。
中信建投显然偏向从通用型AI向智能体演进的变现逻辑,其表示,当前预训练大模型边际收益受制于Scaling Law已经逐渐达到瓶颈,更强大的Agent(智能体)成为大模型厂商未来发力的重要方向。随着以OpenAI Deep Research为代表的第三代智能体的推出,智能体的强大潜力与Scaling Law加速阶段正逐渐显现。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国产模型在强化学习的出色表现,将为下一步Agent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相信4月开始将陆续有国产优秀的Agent涌现出来,成为AI落地的重要场景。受益于国产推理模型的强大能力基座,未来国产第三代智能体将展现出巨大的竞争力。
从投资层面来看,华泰证券认为AI投资主要分为两条大的主线:
投资具备优质底层模型+算力(云)基础设施+丰富下游应用生态的互联网大厂。大厂的多元业务生态非常有助于开启下一个阶段的AI Agent应用,将有望凭借其生态优势在AI的新一轮竞赛中取得领先身位,并中长期赋能核心业务的增长。
投资卡位优质垂直场景+AI产品布局充分+商业化落地确定性较高的“小而美”细分赛道龙头。从AI应用商业化落地层面来看,垂直场景AI应用相较搜索、社交等通用AI更快,因为通用AI当前更聚焦于流量入口的争夺在变现层面并不激进,而细分垂直场景有望凭借提供的生产力改善、增值体验等更快实现财报端的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