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研究员 李弗 何律衡)讯,周一(14日)A股盘前,英伟达正式确认与软银达成协议,将以400亿美元(约合2733亿元)收购ARM。
根据交易条款,前者将向后者支付总计215亿美元的普通股和120亿美元的现金,其中包括签约时应支付的20亿美元,并为ARM员工提供至少15亿美元的股权。
收购完成后,ARM将成为一家美资企业。不过,英伟达强调,作为公司的一部分,ARM将继续运营其开放授权模式,同时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
ARM靠授权处理器架构盈利 华为是其主要客户之一
据了解,CPU的架构一直以来是X86和ARM的天下。其中,X86架构版权属于美国英特尔公司,其于八十年代起就终止向其他半导体公司提供Intel 80386的技术资料,随着近年X86 CPU知识产权壁垒越来越高,X86芯片市场就只剩下英特尔、AMD、Cyrix三家厂商。
而ARM架构版权目前属于日本软银集团,但其商业模式是将处理器架构授权给其他厂商生产,自身收取授权费。正是不同于英特尔的商业帮助,帮助ARM架构迅速发展,以后来者的身份比肩X86架构。
当前,ARM架构几乎为所有移动设备(例如电话和平板电脑)提供了芯片技术,正在扩展到汽车、数据中心服务和其他设备的处理器。
在中国,ARM架构中国授权客户超过150家,95%的国产SoC都是基于ARM架构技术开发,华为亦是ARM主要客户之一,且已获得了最新版本ARM v8的永久授权。
RISC-V架构崛起 成本和灵活性优势明显
除了X86和ARM架构外,另一CPU架构RISC-V也已崛起。据了解,自2010年RISC-V诞生以后,隐约呈现出了与X86、ARM架构三足鼎立的趋势。
根据分析机构Semico Research报告,预计到2025年,采用RISC-V架构的芯片数量将增至624亿颗,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6%。
财信证券分析师司岩8月10日报告指出,RISC-V指令集架构是第五代精简指令集,核心设计思路是精简的技术风格和开放的商业模式,相较于X86和ARM指令集架构,RISC-V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小型、快速、低功耗的需求,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在成本和灵活性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此外,司岩认为,由于RISC-V的开源特性以及其逐渐被全球主流厂商接受认可,使得我国芯片厂商通过RISC-V架构实现部分领域的技术自主性具备可行性。
其中,阿里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已率先布局开源RISC-V架构技术,推出了更开放、更灵活的自研处理器IP,可满足不同场景的性能及功耗需求。
RISC-V架构的发展拥有之前的开源指令集所不具备的历史机遇:一是物联网应用兴起,二是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速。从产业链上下游的情况来看,我国厂商在芯片IP开发环节、芯片设计环节以及终端品牌和平台环节均已有所布局。
芯原股份-U: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2018年9月,公司作为首任理事长单位,与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协作,联合数十家国内RISC-V领域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成立了中国RISC-V产业联盟(CRVIC),旨在加快完善国内RISC-V“IP—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产业生态体系,建立起一套基于RISC-V指令集的生态系统。
全志科技:在布局ARM生态基础上,携手阿里布局RISC-V生态,在智能硬件、平板电脑、工业交通以及高清视频解码领域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SoC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