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互联网巨头加码制造业 to B端暗战升级
互联网巨头加码制造业 to B端暗战升级
2022.01.07 20:11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黄心怡) 制造业,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推进to B业务、赋能实体经济的必争之地。

近日,阿里旗下钉钉正式发布制造行业解决方案2.0,吹响了进军制造业的号角。钉钉总裁叶军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家如此鼓励实体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当下,制造业将成为钉钉最重要的赛道之一。希望在未来3年时间,服务一百万家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十万家的专精特新,一万家的小巨人企业。”

无独有偶,腾讯也把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的重点突破口,并在新年伊始发布了“以数字技术,助力实体经济”的品牌主张。京东则自称为新型实体企业,将立足于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更好的发展。

可以说,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要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共识。多名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消费互联网的增长放缓,也令这些企业瞄准了产业互联网的新机遇。

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所在。近日,工信部等8个部门正式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各地政府也已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021年12月底,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未来三年江苏以数字经济作为转型抓手,全面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广州市政府印发出台了《广州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计划5年内带动2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

上海则提出了“经济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到2025年打造100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实现80万企业上平台,形成1000个数字化标志性工业应用场景。

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都投身于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之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互联网巨头进军制造业表示了看好。

“阿里和腾讯都拥有数字技术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能够赋能实体经济,这也符合当前‘脱虚向实’的宏观政策大方向。”

不过,也有资深数字化转型专家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巨头这次的战略调整依然面临挑战。

“从市场来看,消费互联网的天花板已经触达,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也鼓励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些公司必然要调整战略。但To B 和To C的基因不同,他们还缺乏行业积累。”

钉钉:阿里B端之矛

当前,在这场B端暗战中,腾讯借势微信和QQ两大流量平台,为企业用户提供云服务、公众号 、小程序、支付、企业微信等业务。

而阿里则把钉钉作为重要抓手。自发布“云钉一体”战略以来,钉钉正从一个协同办公平台,演变为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向下连接底层云计算基础设施,向上连接企业关键应用

某云计算业内人士此前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阿里云已经拥有平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底层能力,但如何与业务进一步赋能,实现与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是下一步发展的关键。而这一任务目前是交给了钉钉。”

叶军向《科创板日报》透露,钉钉今年在全球成立了制造行业团队,针对中大型制造业和中小制造企业分别推出了两大类解决方案,提供码上制造、设备上钉、计件日结等基础产品,同时结合阿里云平台能力推出采销钉、能耗钉产品,为制造业提供一套可适配、易拓展的数字生产力工具。

当互联网从单纯的网络工具向企业信息系统延伸,从To C的消费互联网向To B的产业互联网,势必会对传统IT产业带来新的竞争和变革。

有资深制造行业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协同出身的钉钉,目前为制造业提供的方案偏重于协同系统。而制造业的核心制造生产等系统,历来更多的是隐形冠军和细分场景,讲究专用性和专业性,在这方面钉钉渗透的难度较大。”

对此,叶军表示,钉钉并不以完全替代ERP或者MES系统为目的,而是尊重现有的市场去做增量价值,这是2B创新必须走的一条路。

具体来说,钉钉是以“平台+低代码开发”模式,实现应用系统的快速上线、快速验证和迭代,并连接现有的ERP,作为长尾的需求补全,让企业全链路的数字化系统变得更加连续。

据阿里巴巴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介绍,传统的ERP、MES、WMS等信息管理系统与“平台+低代码开发”模式存在四种递进关系。

其一是补全IT真空,比如覆盖传统信息系统没有触及的设备管理、车间管理等领域;

其二是助力系统集成,比如通过低代码开发,实现ERP与采购业务一体化管理;

其三是IT系统解构,原有复杂、重型的IT架构体系不断被支解,部分模块功能通过低代码的方式重新部署应用,从整体式架构走向微服务组件。

其四是IT系统重构。传统信息系统的80%-90%都被低代码架构体系的软件所替代

虽然时机远未成熟,但钉钉显然有着颠覆传统企业IT的野心。截至2021年12月底,制造类企业在钉钉上的自建应用数同比增长近300%。叶军的判断是,从中长期来看,大概有50%的传统应用可以通过低代码快速实现。

生态圈是关键

相比C端消费互联网依靠标准化产品能在短期爆发式增长,To B业务面向的企业级客户,存在大量的定制化需求,需要拥有行业理解,并能够深入业务场景。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与行业ISV合作。

比如,华为最初从运营商领域切入企业级市场时,坚持了“被集成”战略,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打破合作伙伴的顾虑,迅速打造行业生态圈。而钉钉目前也已拥有超过2000家ISV合作伙伴。

“我们不能什么都做,而是干适合我们的事情。把自己的位置摆好,最终希望跟更多的伙伴共赢,在合作模式上,是我们拿1成,生态拿9成。” 叶军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有超过50%企业在加入钉钉生态后完成融资。其中不少得到了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比如魔点科技、鑫蜂维、蓝凌软件等。

“我们基本上每年都进行投资,有些投资是早期的共创,共同发展补全钉钉的能力。现在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领域是全赛道最热,也是成长最快的。中国过去一年拿到融资的相关企业,整个市值已经接近2千亿人民币了,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有投资,包括近期也会宣布有新的公司。但并不是靠投资解决问题,主要大家对理念和方向的一致,共同往前走。” 叶军说。

在谈及产业互联网的未来前景时,叶军以微软的市值十年10倍为标杆。

2013年微软的市值是3千亿美金,如今已经突破2.5万亿,这背后是纳德拉坚持了长期主义,坚持了开放,坚持了云和端的战略。而我们国家的数字化转型才刚刚开始,目前消费互联网端已经充分数字化了,但在供给侧、供应链、制造行业的制造端、组织数字化、业务数字化都没有完成,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中国有4300万的企业,100万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每家企业IT上的投入十万到一百万,整个市场份额是无比巨大的,应该有几万亿的空间,这必然会诞生一家中国的微软。” 叶军如是说。

3.63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