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0月10日讯(记者 郑炳巽) 近年来,由于下游医药工业客户受投融资环境影响经营承压,当压力传导至上游后,从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业务的南模生物(688265.SH)业绩明显受到冲击。这一冲击在进入2024年后仍未消失。
2024年上半年,南模生物实现营收1.77亿元,同比下降2.17%,归母净亏损914.36万元,同比下降214.89%。在此之前的2022年和2023年,南模生物归母净亏损分别为539.96万元、2058.26万元。
在10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科创板日报》记者询问南模生物董事长费俭,来自下游工业客户的影响进入三季度是否已有所改善,对方未作直接回复。但他也透露,二季度标准化模型业务和药效评价及表型分析业务订单量同比有所增长,为下半年业绩提供了保障。
针对利润端长期承压,南模生物在今年9月初的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部分原因在于公司主要基地位于上海,房屋租赁、装修等方面压力较大。南模生物对此表示,会采取对现有笼位的优化改造、退租部分笼位以及谈判降租等措施,从而降低压力。
紧随其后,今年9月底,南模生物突然对外宣布,在原来的经营范围中增加了一项“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业务。《科创板日报》记者询问此举是否为了利用空置的笼位,费俭在业绩会上解释称,“新增经营范围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客户在购买公司饲养服务的同时有配套实验室、办公室的使用需求。此举除了给公司带来一定收入增加,也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资料显示,南模生物所生产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主要为基因修饰小鼠模型,主要供应给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综合性医院在内的科研机构,以开展科学研究,也销售给包括医药公司、CRO公司在内的工业端客户,用于新药新靶点发现、药物筛选等工作。
截至2024年上半年,南模生物拥有自研的标准化模型1.2万余种,以及累计提供了7800余种定制化模型,覆盖了基因功能研究及肿瘤、罕见病等多个药物研发领域。
目前,南模生物一共拥有9个生产研发基地,分布在上海、广东、北京,并在美国设有子公司,总产能约为14万笼位。
费俭透露,南模生物在国内产能的总体利用率水平接近80%,属于较高水平。但为了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南模生物将会拓展新品种模型、扩大业务规模,以及通过提高在养小鼠的销售成功率、增加单笼产出更高的小鼠或服务的销量来优化产能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在盈利创收方面,南模生物海外地区的毛利率一直优于国内业务。2021-2023年间,海外地区的毛利率分别为87.91%、79.72%、79.31%,远高于国内地区的毛利率58.78%、37.11%、38.01%。
但是,来自海外地区的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21-2023年间分别为1943.83万元、3269.27万元、4023.07万元,占整体收入分别为7.06%、10.79%、10.98%。同一时期,国内地区收入分别为2.54亿元、2.70亿元、3.25亿元,整体占比分别为92.35%、89.03%、88.61%。
费俭就此表示,南模生物海外收入占比较低,原因在于进入海外市场的时间较晚。同时他也透露,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难点主要在于客户信任关系的建立。
其中,一方面,海外科研客户仍是习惯自己在实验室做模型,尚未形成外包给其他机构做模型的习惯。另一方面,与海外工业客户合作的困难,在于进入大药企供应商库的审核流程比较繁琐和漫长。
不过,费俭也强调,海外是公司拓展的重点,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14%,下半年将继续优化海外BD团队建设,并通过参加生物医药专业会议、增加海外代理商合作、与知名CXO公司合作等方式,增强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