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
话题简介
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的终极能源”,但历经70多年的研究后,仍处在实验阶段
财联社11月29日电,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包层屏蔽模块首批产品发运仪式11月29日在广州举行。产品由东方电气集团承制,首批48件包层屏蔽模块以水陆联运方式发往法国。ITER计划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实施,在法国南部用强磁场打造一个“磁笼子”,把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起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实验堆,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据了解,2013年,ITER包层屏蔽模块采购安排协议在我国落地;2018年全尺寸原型件工艺过程认证完成,并进入产品批量化生产阶段;2024年首批产品制造完工并全球首发。此次包层屏蔽模块首发成功,意味着我国未来自主设计研发聚变堆关键核心部件有了强大技术支撑,进一步支持实现清洁能源的自由和可持续发展。
11月29日 22:37 阅 340.04W+
《科创板日报》2日讯,聚变公司Type One Energy近日宣布获得了5350万美元的新融资。这次融资的领投方是比尔·盖茨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同时澳大利亚的Foxglove Ventures和新西兰的GD1也参与了投资。公司计划通过与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迅速将核聚变技术推向市场。目标是在2030年前完成反应堆设计,以便第三方可以开始建造。
08月02日 08:20 阅 385.73W+
《科创板日报》25日讯,球形托卡马克能源生产装置(STEP)于近日在林肯郡边境盖恩斯伯勒的启动仪式上亮相。该项目是英国当前重点推进的国家级聚变能发展项目,由UKAEA牵头推进,目标是2040年前后建成原型聚变电厂。 (BBC)
07月25日 15:50 来自 BBC阅 356.32W+
《科创板日报》18日讯,聚变行业协会(FIA)发布《2024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全球范围内共45家核聚变整堆企业参与调研。数据显示,聚变行业累计融资规模达到71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9亿美元。累计公共资金投入为4.26亿美元,2023年该项数据为2.71亿美元。在35家受访回复的企业中,89%的企业看好在2030年代末实现并网发电,超过70%认为2035年之前可以实现。
07月18日 09:30 阅 341.19W+
《科创板日报》3日讯,ITER聚变能项目的大型环形场线圈在日本和欧洲成功完工并交付。ITER 的等离子体电流峰值将达到1500万安培,将创下全球托卡马克装置的记录。组装完成后,ITER聚变反应堆将产生500兆瓦的峰值热能。如果连接到电网,将能够持续产生200兆瓦的电力,可满足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07月03日 09:06 阅 362.69W+
《科创板日报》19日讯,米哈游投资的聚变能源技术开发商能量奇点FusionEnergy宣布,该公司研发并建造的全球首个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成功实现了等离子体放电。据悉,托卡马克装置被认为是实现可控核聚变最有前景的磁约束装置。
06月19日 09:32 阅 345.43W+
财联社6月17日电,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表示,他准备在怀俄明州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下一代核电站项目,以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盖茨在周日的一次电视采访中表示,他创立的初创公司TerraPower上周开始在怀俄明州建设其第一座商业反应堆,那里的一家燃煤电厂正在关闭。自2008年以来,TerraPower一直在探索更简单、更便宜的反应堆,并预计将于2030年建成这个新反应堆。他说:“我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我还会再投入数十亿美元。” (彭博)
06月17日 08:12 来自 彭博阅 346.02W+
财联社6月13日电,据中核集团消息,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对提升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由于可控核聚变能源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一样,它也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今年首轮国际联合实验,就吸引了包括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日本京都大学等全球17家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本轮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特殊的先进磁场结构。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核工业中长期发展的远景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核聚变能的应用。
06月13日 10:50 阅 345.57W+
《科创板日报》6日讯,韩国将投资2.5万亿韩元(18亿美元)用于开发下一代核反应堆技术。据悉,这项投资旨在培育能够建造下一代核反应堆并将该技术商业化的私营公司。韩国计划掌握开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的关键技术,目标是在2030年代进入全球SMR市场。 (Business Korea)
06月06日 10:14 来自 Business Korea阅 319.88W+
《科创板日报》28日讯,OpenAI CEO阿尔特曼投资的核裂变初创公司Oklo准备签订为期20年的供应合约。Oklo日前宣布将为Wyoming Hyperscale供应100MW的清洁能源,双方已签署无拘束力的意向书(LOI)。
05月28日 10:00 阅 351W+
财联社5月10日电,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开展第二批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生物制造等36个领域,支持40家中央企业布局52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两批布局后,共有58家中央企业承建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各中央企业加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行动计划,力争在量子信息、6G、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前沿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成果,推动中央企业持续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05月10日 09:03 阅 385.93W+
财联社4月24日电,随着相关技术的突破和资本的涌入,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当前,核聚变商业化前景可观,资本市场融资金额屡创新高。根据聚变行业协会(FIA)数据,2022年全球私营核聚变公司累计融资额达48.6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参与公司总数超过30家。截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融资额就已达62.1亿美元,新参与公司数量达13家,超半数公司预期2035年前可实现核聚变并网发电。浙商证券预计,全球核聚变设备市场年均规模将从2021年至2025年的208亿元增长至2026年至2030年的917亿元、2031年至2035年的2172亿元,2023年至2033年年均复合增速26%。部分A股公司也开始布局。 (证券时报)
04月24日 03:35 来自 证券时报阅 315.32W+
《科创板日报》2日讯,韩国核融合研究院(Korean Institute of Fusion Energy,KFE)的融合研究装置「KSTAR」(被称为人造太阳),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的多次试验中,达成将1亿度电浆温度维持48秒的成就,击败2021年写下的30秒纪录。KFE的KSTAR研究中心主任Si-Woo Yoon指出,能长时间进行反应的高温高密度电浆,对未来的核融合反应炉至关重要。他说,高温电浆并不稳定,维持高温相当不易,也是这次纪录如此重要的原因。Si-Woo Yoong说,KSTAR的终极目标,是在2026年底前将1亿度电浆温度维持300秒,此乃扩充核融合运作的关键点位。
04月02日 15:57 阅 348.07W+